2005年2月2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九版:人物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法网柔情
女法官洪建英的故事
本报记者 陈卓

  ●“我给学校里的孩子上法律课的想法那么强烈,就是想让他们能早点知道更多的法律知识,千万别到我这里来才想到后悔。”
  ●“东西拿回去吧,心意我领了。我只是按法律、凭良心做事,做的是本职工作,不用谢我的。”
  ●“大公无私我不说,先公后私我做到了。”
    
    1月26日,省未成年人管教所里,来自嘉兴市海盐县政法战线的探访团成员与海盐籍的学员面对面隔桌而坐,用乡音聊着天。“最近表现还好吗?”“还有多久可以出去?”“学习怎么样?”
  海盐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洪建英也在其中。对面的那些孩子好多曾站在她审案时的被告席上,对这些孩子来说,那时,她是威严但温和的法官;现在,她是来自家乡的亲人。她对那些孩子说的话和学习、做人有关。“出去后先别想着一夜暴富,过平凡人的日子。,别再让爸爸妈妈担心。”洪建英说,以他们的学历和经验,不能老做发财梦,否则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危险。“所以,学习情况非常重要。我总认为,学得多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会强起来。”
    “孩子的一生别被耽搁”
  只要是办理未成年人犯的案件,洪建英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庭前调查、庭审教育、庭后回访。“调查的是他原先的生活环境和表现,这对我量刑有帮助。”这需要付出额外的时间去收集。“我们的回访率可以达到70%以上。”没有任何人要求她这样做。寓教于审是她的原则,“不能让孩子一错再错”。
  一位未满18周岁的少女,一个刚生下就被掐死的婴儿,一个并不复杂但足以让人痛心的案子。直到现在,在提起这个之前,洪建英还说“真的不想再提这件伤心事”。少女年纪轻轻从老家出来打工,没入好道,有过好几个男朋友。
  直到有一天,遇见了一位海盐小伙子,人好对她也好,让她有了新生的感觉。她非常珍惜这份感情,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他的新娘。正在这个时候,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而且已经来不及做流产了。她骗男朋友肚子大是因为长了瘤。有一天,她在卫生间里生下了孩子,因为怕在房间里的男朋友听见婴儿的哭声,生生地把自己的骨肉给掐死了。婴儿的尸体很快被人找到,案件也很快破了。案卷到了洪建英手上,了解了整个情况后,她判了那女孩3年半有期徒刑。
  宣判后,洪建英找了那女孩,和她谈了很久,“我只是希望这个事情不要在她的心里造成太大的阴影”。整个过程女孩一直泪流满面。“我能理解她,她本是想抓住幸福,就是因为不懂法,不仅幸福跑了,自由也没了。”
  一个在嘉兴某职高读书的男孩,假期和同学来海盐玩,在网吧里花光了钱,没法回家了。他看见停在旁边的一辆摩托车,就偷了,想卖了钱回家。洪建英接到案子后,了解到这名男孩平时在学校表现很好,还是班长,而且这次犯罪情节不是很严重,于是判了缓刑。不久,洪建英接到了男孩母亲声泪俱下的电话:“孩子被学校开除了。”还有一年他就毕业了,洪建英的心被拎了起来。她抽时间到了嘉兴,为孩子向学校求情。学校也很为难,说是有校规,实在是破不得。洪建英找了海盐当地的一所职高,和校长说明情况,希望学校能为孩子网开一面。最终,男孩进了这家学校,顺利地完成了余下的学业。现在,男孩已经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表现优秀。
  他母亲带着孩子来过,说的都是些非常朴实的感谢话。洪建英的高兴程度显然不亚于母子俩,“孩子的一生别被耽搁”。洪建英曾当过6年的老师。现在的洪建英总挤出时间给中学生上法律课,还精心挑选一些案子组织学生到法院观摩庭审。“法官是我的本职工作,这些,是我本职工作的延伸。”洪建英觉得,那个怀孕的少女第一步没走好,这是导致她后来失足的重要原因。“我给学校里的孩子上法律课的想法那么强烈,就是想让他们能早点知道更多的法律知识,千万别到我这里来才想到后悔。”
    “我只是按法律、凭良心做事”
  洪建英来自农村,从小就是吃着苦长大的。上高中时放了暑假,要顶着烈日到田里参加“双抢”,为家里干农活。村里的大人觉得洪建英懂事、上进,都爱让自己的孩子朝她“看样”。她深知底层百姓的疾苦,在农村养成的吃苦耐劳的性格,对她的工作影响很大。
  别的不说,就说一个细节。一个富阳籍的孩子的盗窃案开庭,一般来说,这样的案子是不当庭宣判的。“见到孩子这样,父母已经很心痛了,开庭来一趟,宣判来一趟,这笔花费给量入为出的农村家庭会增添了不少负担。”洪建英想了个办法。上午开庭,中午加班制作好法律文书,下午进行宣判。
  这种为当事人着想的精神也体现在所有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中。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经她调解的案件,成功率达到98%。“完全让双方都满意不太现实,但至少双方都愿意接受。”但她对自己的评价是,性格特别适合当法官,但心肠不太适合,“太软了些”。洪建英怕遇见人情案。“其他方面可以帮忙的我一定帮了,可最怕老乡为了案子来找我。”有一件事,洪建英觉得心痛,不是因为听见不中听的话,而是因为母亲受了委屈。那个被告人和洪建英家有点亲戚关系,那年过年的时候送来了香烟和猪腿,就是想让洪建英判得轻点。洪建英心里挺不是滋味。
  “我从来就不收当事人东西,这和判案子不能扯上关系。”她让母亲把东西退了回去。亲戚不理解了,说了“原来还是一家人,现在当官了就两样了”之类的话。母亲一下子接受不了,难过了好一阵子。洪建英也只能向母亲解释、安慰母亲。
  “轻还是重,法律都是有尺度的,我不会因为他们送了东西给我就判轻,更不会因为他们不中听的话就判重。”有一位亲戚的邻居有个案子来问她。她告诉那位邻居,到当地法庭去立案吧。“那你能不能去打个招呼?那里的法官很年轻,万一不公正怎么办?”从没打过官司,他们害怕遭遇不公正。
  “没有哪个年轻法官会故意判错,断送自己的前途的。法官是负责的,你放心去立案吧。”等案子结了很久之后,那位邻居拎着自家的一只鸡到洪建英母亲家,他从亲身经历的案子里体会到了公正的含义,只想谢谢洪建英的真诚。“案子早了了,这和案子一点关系也没有。”母亲告诉洪建英,洪建英思量了一番,直接送回去也许会伤了对方的好心,后来洪建英买了一些礼品托母亲去看望了那位邻居,还了礼。
  “我很高兴,他理解了我。”常有当事人在案件了结后被洪建英的认真负责、公正无私所感动,送东西感谢她,她一定会笑着说:“东西拿回去吧,心意我领了。我只是按法律、凭良心做事,做的是本职工作,不用谢我的。”洪建英是个耐得住寂寞的人,现在她更习惯了孤独,几乎不出现在社交场合。“这对我的工作很有利。”
    “我会努力做好每一个角色”洪建英本来学的是英语专业,在1995年以优异成绩考进了海盐县人民法院。前3年,她一直担任书记员,并通过自考拿到了法律本科文凭,而且因为成绩优异得到了学士学位。1997年,她入了党。最近,经过3年苦读,她又获得了浙江大学法律硕士学位。
  “读本科是工作的需要,读研究生是形势的需要。”洪建英觉得,既然在法官的位置上,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法治理念。工作忙,学习紧张,可洪建英对家里的牵挂依然无微不至。“我会努力做好每一种角色。”只是当天气很好的日子,透过玻璃窗看着丈夫牵着儿子出门玩而自己只能在家复习功课时,洪建英的鼻子有点酸。
  儿子开家长会都在晚上,洪建英每次必去,“这个时间我是一定要留给他的”。而且“我的妈妈是法官”是件让儿子自豪的事。那次开家长会洪建英看见儿子写的一篇文章,叫《我最佩服的人》,写的是“妈妈”。
  “我考试考得好,很高兴地回到家告诉妈妈,妈妈却很平静地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但我考差了很胆怯地回家,妈妈却安慰我‘失败是成功之母’。”儿子在家当面从没如此“夸”过妈妈,洪建英感动得要命,“这是儿子对我的支持呀”!“我看了宋鱼水的报道,一个爱家的女人,我深有同感,这是一个知识女性的真实写照。”
  “我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我总想,如果自己的小孩都教育不好,我怎么上法庭去教育其他孩子?”她是个爱哭的人。洪建英讲了个故事。有个星期六她要加班去调解一个案件,双方都是“钉子户”,能不能把工作做下来,洪建英心里也没底,只知道这是个需要耐心的活儿。洪建英一早上就去了,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接近中午了,调解得还比较顺利,她觉得双方都有点松动了。可这时,她心里倒是急起来了——儿子下课的时间快到了。
  平时周一到周五,她都没法接儿子放学,周六上午儿子上半天辅导课,洪建英给自己定了条规矩,一定要用这个机会弥补。所以每个星期六儿子一出教室,总能看见在校门口朝他微笑的妈妈。洪建英从没迟到过。这天可真要来不及了!洪建英心里的急没有在脸上流露出半点,她依然是慢声细语。
  她很明白,半天下来的那点点松动,会因为这时的戛然而止而付之一炬,将来不仅要从头再来,也未必能达到今天的效果,她必须坚持下去。坚持有了结果,终于谈妥了,一个案子就这样漂亮地完成了。而这时,早就过了儿子的放学时间。洪建英飞一般地往儿子学校骑去,看见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影子,孤零零一个人地站在校门口。
  再近一点,就看见儿子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妈妈!”儿子叫了一声,什么也没多说。洪建英轻声应了一声,眼睛已经湿了,但她不能让孩子看见“坚强”的妈妈流泪。洪建英抱起儿子放在自行车后座上,转身上车的那一霎那,眼泪哗哗地淌了下来。“大公无私我不说,先公后私我做到了。”

    洪建英获得的部分荣誉
  其所在的法庭因为工作表现突出,2002年被省高级法院授予集体二等功;
  1998年12月和
  2004年12月,她两次被评为海盐县“优秀校外德育工作者”;2002年2月,她被评为省级“巾帼建功标兵”;
  2001年10月和2004年10月,她分别被评为嘉兴市和海盐县“三八红旗手”。